前几日,QS世界大学学科排名发布,此次排名涵盖了51个细分学科和5大学术领域。共有个项目上榜。本次排名的关键指标中,除了学术声誉、雇主声誉、篇均论文引用率、H指数,还新增了国际研究网络指标(IRN指数)。
小维君为大家整理汇总了各学科榜单中前10的院校雅思和托福的成绩要求,目标即是动力,希望对各位准申请者有帮助!
01工程与技术TOP10具体包含7个专业科目:工程-化学、工程-土木和结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系统、工程-电气和电子、工程-石油、工程-机械、工程-矿产与采矿,每个科目都有单独的科目排名。
02社会科学与管理TOP10具体包含15个专业科目:会计和金融、人类学、商业与管理研究、传播与媒体研究、发展研究、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教育和培训、酒店与休闲管理法律和法律研究、图书馆与信息管理、政治、社会政策与管理、社会学、运动相关科目、统计与运筹学,每个科目都有单独的科目排名。
03自然科学TOP10
具体包含9个专业科目:化学、地球与海洋科学、环境科学、地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材料科学、数学、物理学与天文学,每个科目都有单独的科目排名。
04生命科学与医学TOP10具体包含10个专业科目:护理学、解剖与生理学、农业与林业、生命科学与医学、生物科学、兽医学、心理学、牙科学、药剂与药理学、医学,每个科目都有单独的科目排名。
05艺术与人文TOP10具体包含11个专业科目:语言学、神学、神学与宗教研究、考古学、建筑与建筑环境艺术与设计、经典与古代历史、英语语言文学、历史、现代语言表演艺术、哲学,每个科目都有单独的科目排名。
而榜单中的这些学校的托福要求基本要求为分。如果想进顶尖名校,这分只能算是最低标准,托福的分数大都需要达到分以上。那么托福想要达到+,需要准备多久呢?首先看大部分人的备考时长
要决定托福备考时长,先观察一下大部分考生的选择是个不错的想法,以下为各个备考时长在整体人群中所占的比例:
可以看出,占比例最高的前三名分别是91-天、61-90天、31-60天,也就是说,三到四个月是托福学员们最倾向于选择的备考时长,两三个月这个时间段,也是比较热门的选择,并一两个月这样稍显紧张的备考时长也有相当数量的同学选择。可见,大部分同学还是希望能在三个月左右之后与托福成功分手的。当然,这也并不是说这就是最优选择,我们再去看看学霸们的选择都是什么样的。分考生的备考时长如果真的存在一个最优备考时长,该怎么确定这个时间是多久呢?最好的方法当然是总结高分考生们的备考时长,看看学霸们都花了多久考出了优秀的托福成绩。托福成绩在分及以上的考生的备考时长统计如下:与整体人群相比,学霸们倾向于选择更短的备考时长。61-90天与31-60天的所占的比例之和几乎占了所有高分学员的一半。另外,让人略有意外的是,在整体人群中非常流行的选择91-天,在学霸这里遭受了冷遇,反而是最不受欢迎的选项。不同备考时长下的平均成绩以30天为间隔,我们将备考时长划分为7个长度,并分别统计了在这个备考时长里的学生最终的托福平均分:横坐标为各个备考时长,纵坐标为学员的托福平均成绩从上图可以看出,在这7种备考时长下,学员们的平均分差别微乎其微,总结到这里,不难发现,对于托福考试而言,实际上并不存在所谓的「最优备考时长」。真正会影响大家托福成绩的,不是备考时长,而是有效备考时长。由于我们的备考耐性和身体精神的疲惫承受有限,所以两三个月的备考时长成为主流选择,也是有利于托福备考的选择。那么如何利用2-3个月的时间有效的备考托福并顺利出分呢?3个月托福备考规划备考第1-6周(平均每天6-8h)单词积累:密集完成四级词汇+托福词汇背诵第1遍(基础好可跳过四级词汇);阅读题型专练:看网课、跟老师做题型专练,熟练掌握十大题型的解题技巧;听力题型专练:看网课、跟老师做题型专练,熟练掌握重点题型的解题技巧;口语题型专练:看网课、跟老师做题型专练,熟练每个TASK的答题思路;模仿背诵老师范例回答,积累语言素材,练习语音和表达。;写作题型专练:看网课、跟老师做题型专练,熟练综合写作和独立写作答题思路;模仿老师范例答案,积累语言素材;巩固高中语法。备考第7-10周(平均每天6-8h)单词听力能力:同上,根据进步情况可适当缩短练习时长;TPO模考:模考2-3次,检测水平及差距,及时查漏补缺;阅读技巧强化:TPO精讲精练,刷题看网课解析,整理错题集(常错题型及原因);听力技巧强化:TPO精讲精练,刷题看网课解析,整理错题集(常错题型及原因);口语技巧强化:根据网课内容要求进行练习,保持练习频率,独立口语话题练习;综合口语精讲精练;写作技巧强化:保持练习频率(其中写作要上机打字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