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猎云精选,文/王非
雷军发布的一封全员信,再次宣告小米高管层变阵。
其中,小米集团总裁王翔将于月底退休,作为高级顾问继续为公司服务,小米集团总裁一职将由卢伟冰接任。联合创始人洪锋和王川也将于今年年底退出业务一线,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继续在合伙人委员会继续支持和推动公司战略发展。
换言之,不久后,小米初期的八位联合创始人,除去辞职的黄江吉周光平二人,和已经退居或即将退居二线的林斌等五人,将只留雷军一人奋战在一线。
如今,小米高端化战略刚刚经过三年探索,并未站稳脚;被寄予厚望的造车业务,也尚未迎来收获期;小米股价也已回退到官宣造车前的低位。
“风雨飘摇”之际,再遇高管层“退休潮”,雷军和他的小米,显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八大金刚只剩雷军坚守一线,高管层“一二代交棒”年4月6日,小米公司正式成立,并入驻银谷大厦,从中关村保福寺桥的银谷大厦起步,到望京的卷石天地,再到清河的五彩城。
这一成长历程,有林斌、洪锋、王川、刘德、黎万强、黄江吉、周光平这七位创始人一直陪伴在雷军身边,他们也被外界誉为“八大金刚”。
自年开始,小米组织架构调整变得极为频繁。
年4月,黄江吉、周光平辞去小米公司职务,他们遗憾地未能见证小米上市以及搬入科技园新家;同样在年,小米新设集团组织部,刘德担任该部部长后基本告别业务一线;年,林斌出任小米集团副董事长后也鲜有露面;00年6月,黎万强卸任小米旗下多家公司高管职务。
不久后,伴随洪锋和王川退出业务一线,小米八位创始人中处于一线的便只有雷军一人。
此前,王翔曾在高通工作过13年。年7月,王翔加盟小米并成立小米国际部,在他的带领下,小米海外业务迅速成长。
于是,雷军在全员信中给予了高度评价,“翔总自年7月加入小米以来,先后参与组建了知识产权、国际业务、法务、战略合作等团队,并对推动相关业务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年11月晋升集团总裁后,带领团队不断建立、完善相关体系,在提升集团体系化综合治理方面做出了优异成绩。7年多来,翔总为小米倾其所有的投入和付出。”
王翔曾在接受《中国企业家》采访时表示:“小米之所以能够成功,核心是效率和创新,但是曾经高效的扁平化结构显然不适合现在的小米。”用雷军的话说,小米内部的管理开始从“游击队”向“正规军”转变。
为了解决管理层“缺人”的问题,雷军开始大量招募外部人才。卢伟冰便是雷军“三十次顾茅庐”请来的“牛人”,雷军曾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前前后后花了两年时间,终于请到了卢伟冰。”
在小米内部看来,王翔退休、卢伟冰履新更像是小米内部一二代高管层的权力交替。“今天分享的一系列消息,对小米而言,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这宣告了,小米管理层实现了顺利的交棒迭代,并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做好了准备。”雷军在内部信中表示。
虽然出身康佳、天宇朗通以及金立等手机公司,但也并不妨碍卢伟冰被小米重用,甚至创造了四年连升四级的惊人速度。
雷军在此次的内部信中对卢伟冰不吝赞美:“伟冰和我相识多年,有着手机行业的丰富经验以及杰出的行业影响力。年初加入小米后,兢兢业业,有口皆碑,从Redmi品牌负责人,到中国区总裁,再到统领中国区、国际部和印度区三大战区业务,伟冰一步一个脚印,赢得了集团管理团队的高度认可和尊敬。”
主业失速,又陷裁员风波众所周知,智能手机业务是小米的“支柱”,牵一发而动全身。
根据本年度第三季度的中国手机市场份额数据显示,智能手机出货量为万台左右。其中,小米的市场份额跌到了13%,较比01年第三季度的市场份额下跌了17%,出货量更是下跌了万台左右。最终,小米被苹果超越,跌至第五。
此前,小米已连续三个季度出现营收、净利双下滑局面。
虽然在0年第三季度,小米止住了下滑的颓势。但是在最新财报中,呈现给大众的仍是一个全面“失速”的小米。
今年三季度,小米集团智能手机业务收入45.14亿元,同比下滑11.1%;IoT与生活消费品业务收入为.58亿元,同比下滑9%,环比减少3.8%;互联网服务业务营收为70.7亿元,同比减少3.7%,环比增加1.4%;当季总营收为.74亿元,同比减少9.7%;经调整净利润为1.1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59.1%。
小米两年前发布的11系列,仍面临严峻的质量质疑,雷军急需靠着最新力作来站稳“高端”定位。
于是在1月11日,小米刚刚发布了13系列新品。在发布会上,雷军照例“全面对标苹果”,在屏幕、设计、性能、温控上,不仅是对标甚至在许多方面胜过了苹果。在最新发布的全员信中,雷军对小米13系列的评价是“高端战略经过三年探索,刚刚交出了一份阶段性答卷之作”。
就是这样一份答卷,也难言完美。有用户在微博发文投诉,小米13系列宣传重头戏中的摄像头“后置主摄起雾”。
不止于此,发布会后不久的裁员风波,再一次将小米拖入舆论中心。
事实上,在第三季度财报会上,小米总裁王翔就表示,自今年年初,小米便坚持“降本增效”,并表示,为了明年整个业绩的提升,小米会持续开展“降本增效”工作。
为了“降本增效”,裁员显然是见效最快的一招。根据相关消息,小米的此番大裁员,涉及手机部门、互联网部门以及中国区,个别部门的裁员比例达到75%,而整体裁员达到人。如果按小米9月底的的中国员工总数来计算的话,这次裁员的整体比例接近0%。
对于传言中“人、0%”的大裁员,小米方面称之为“谣言”。小米称实际的裁员比例10%左右,并“对被裁员工进行了N+的补偿,年假折双薪”。
亿美元造车不容有失,仍要面临资质等问题雷军在内部信中提到“造车大业”时说,“我们智能电动汽车业务进展也一直超预期,我们对04年上半年顺利量产上市充满信心。”
有消息称,小米汽车公司上下都在以04年量产为目标,雷军更是把自己三分之二的时间放在小米科技园,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