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教授对外语所占学科比提出质疑,引发不

对于众多外语学科,想必大家心中首先出现的就是英语。英语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变成大家要学习的基础科目之一。有些地区甚至从幼儿园,学生就开始不断学习外语。总是能从家长或是老师口中听到这样的话,学好英语对你以后是有帮助的。那么学好外语的魔力真有那么大吗?从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的是,其实在大多数学生未来的就职岗位之上,是用不着外语的。于是有人发出质疑,现在的学生对书写汉字都难免出现错误,却要在英语上十分考据。学习中文时,尚对语法只粗略了解,在英语中,却要十分讲究。这样对外语的重视程度是对的吗?多掌握一门语言固然是好的,在入职或者考研中,对于英语设立的有一定门槛,明文规定通过四级或者六级。学习英语对于在学校中的学生来说,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效果,肯定不如学生自发产生兴趣进而学习。是否继续学习英语或是精通英语,应该变成学生自己的选择,毕竟没有什么东西,是必不可缺的。浙江教授郑强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在20年来,我们过度夸大了外语在中国孩子教育中的分量,实际上是我们民族极其不自信的表现,外语学不好就是文盲,谁说的?文盲说的。”郑强教授的话不禁让人深思,随着学生年级逐步上升之后,不难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主课三巨头之一的语文,无论是在老师还是学生心中,其重视程度都不及英语。在学生作文中,也时有语法甚至是文字书写错误。中文作为中华民族的母语,虽然从小学到大,在日常生活中也一直在用,但是真正考究的人却并不多。在大学中语文逐渐消失在部分专业学生学科中,学生英语学得太差,却会面临不能毕业的窘境。郑强教授的话引起众多网友的共鸣,却也引起许多从事英语职业人士的不满。网络中出现的声音,一类是非常支持郑强教授的观点,认为对于英语的过度重视,让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使部分其他科目十分优异的学生,因为英语的严重瘸腿,拉低分数。也提出了,适当降低英语所占比重,降低英语的考核难度,是否更有利于学生专注于其他学科?另一类则认为,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对于学生的未来十分有帮助。多掌握一门语言,也使学生在未来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不至于什么都不知道。况且英语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听说读写,对于思维的考验相对较低,学生学不好英语,是因为自身的懒惰引起,不应让英语这门学科背英语的学习,不可谓重要也不可谓不重要。但是本国语言的学习,却是十分重要的。重视中华五千年的知识结晶,陶冶学生文化情操。对于英语,你有什么想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