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通往正高级职称路揭开科技成果奖

想必准备申报正高级职称的你已经意识到了,获得科技成果奖才是申报正高级职称的“硬通货”。都说获奖难,那么到底有多难?科技成果奖应该怎样准备呢?各省市各行业申报科技成果奖不尽相同,但是也大同小异,套路是一样的。现在,我就对本人所在行业申报科技成果奖的情况,以及一些经验体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总体来说,申报科技成果奖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的先后顺序有序准备。

一。首先,发明专利的内容要相关性较强,能够围绕一个产品或者一项技术或者一个系统来收集,八竿子打不着的专利要果断放弃,可以用于申报其他的项目的科技成果。发明专利的数量当然是越多越好,主题越集中越好。一般来讲,发明专利的法律状态应该是已经授权有效的。从时效性来讲,最好是近几年授权的专利。如果授权时间太久,那么创新性可能受到影响。如果是刚刚授权的专利,也有可能不足以证明技术成熟度和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确定主题通过确定科技成果的名称来确定。这里要注意的是,科技成果的名称不一定必须要与你结题科研项目的名称一致。你可以根据收集发明专利的内容来整合相应的项目或研究内容,从而整合成一个系统化的科技成果。科技成果的名称要通过关键词体现出产品,技术或系统的鲜明特点,即区别于同类技术的典型特征。确定科技的名称非常关键,会影响到科技成果申报机会的争取和科技成果奖的创新性展示。后续有机会会具体讲。

三。申报科技成果用到谁的专利,就要把谁纳入到项目团队中。用到谁的研究内容,也要拉进队伍中。撰写材料的主力人员,当然要拉进来。根据根据最终申报科技成果奖的名额,提前策划好团队成员和排序。第一条提到发明专利越多越好,但是也要注意一点,发明专利的发明人数量总和不要太过分散。因为科技成果评价和评奖都是要明确成果中每名成员的对本成果所做的贡献的,如果人员太过分散,就有拼凑之嫌;而且,这么多人也不好安排名次。建议确定一名牵头人,然后一共三四名核心申报成员准备撰写内容,其他为辅助申报成员负责提交原始材料,收集整理材料,打印扫描签字盖章,提交系统申报等辅助性工作。

四。这是在正式准备申报材料前,需要提前策划的工作。一般来讲,一项科技成果最多提炼五个创新点,当然三到四个也可以。创新点不是随意设定的,必须要有对应的发明专利来支撑。

五。申报材料很多,但大致相同,包括:科技成果评价申报表,课题概况,技术研究报告或产品开发报告,主要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项目结题报告,试验检测报告,应用证明,技术标准,专利,论文,评价意见书,汇报PPT等。负责人策划好分工,分头准备。这期间,材料往往需要反复修改完善,这也是比较耗时间的阶段。最终提交上报。

六。一般是主管部门统一组织科技成果评价会,请相关专家组成评价专家组进行评价。成果申报人现场汇报答辩。为了获得好的答辩结果,可以把创新点内容的负责人带上一起参与答辩。这里要严格控制答辩时长,可以提前准备好答辩脚本,控制时长进行演练。精心准备汇报PPT,在有限的时间内(大概20-30分钟)把成果的核心内容重点展现。答辩后专家一般当场给出书面评价意见。

七。根据专家的评价书,评价部门会颁发《科技成果评价证书》,认定科技成果的技术水平等级,技术水平从高到低包括:国际领先,国际先进,国内领先,国内先进四级。很多人认为这就OK了。其实科技成果评价证书不等于科技成果奖获奖证书。后面还需要专门报奖。八。获得科技成果评价证书是申报科技成果奖的必要条件。申报科技成果奖对于材料的撰写要求会更加严格,技巧也会更加讲究,并不是直接套用申报科技成果评价的材料,往往还需要重新整合材料,进一步整理思路,在有限的篇幅内把成果的行业背景,总体思路,项目方案,创新性,同类技术比较,应用效果,经济和社会效益,客观评价等充分体现。材料撰写的水平会影响到获奖的等级,甚至能不能获奖。各项期间材料往往需要反复修改,建议邀请有经验的人多提建议。这是最有技术含量的一关。

九。交上材料后,几乎就只能等着获奖了。一般各省市学会评奖流程大同小异,经过格式审查,初评,行业评审,终评,公示,发布获奖项目名单,颁发证书等流程。这段时间是最惊心动魄的。市级奖和行业奖通过率会高一些;如果申报省奖,淘汰率会很高,甚至一半被淘汰。以上过程往往经历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时间,确实很考验人的毅力和能力。当你拿到经过自己艰苦努力而获得的大大本的科技成果奖获奖证书时,你才会感觉到,自己距离申报正高级职称已经不远了。

怎么样?看了半天,科技成果奖该怎么申报,现在心里应该有谱了吧?祝你成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