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二级运动员,四级考5次才过但努力拼

治白癜风的专业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onghe/89ac7.html

初试成绩:(中综+英语55+政治68)

本科院校:湖北中医药大学

录取院校:扬州大学

录取专业:中内专硕

考研时间:年12月

与其说是经验帖,我更想说这是我对我两次考研历程的回顾。我本科就读于湖北中医药大学14级针灸推拿专业,参加过两次研究生入学考试,目前已经被扬州大学中医(专硕)专业拟录取。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山东人,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去了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了医学类专业,和大多数同学情况一样,我本科阶段没有参加过什么科研项目或实践竞赛,唯独在大三大四拿过两次三等奖学金和三好学生。同时,我是一名国家二级运动员,虽然参加了很多次体育竞赛,但和考研基本没任何关系。相对来说,作为体育生,我的文化课知识积累应该比普通学生的更差一些,英语4级考了大概5次左右才通过,所以我能考上医学类研究生,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应该也可以考上。以下我会详细地说一下我两次考研的过程,以及经验,希望大家能从中有所收获。

报考

我两次考研都选的扬州大学中内专业,对我来说,报考这个学校的原因有三点:第一,也是主要原因,其实是我不够自信,A区好点的学校怕考不上,同时B区的院校不想去,最后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我看到扬州大学。第二,看到扬州大学后我考虑了我未来专业发展问题,我以后不想干推拿,虽然可以报考针灸专业,医院往往是针推不分家,而且是男生,更大的几率以后得干推拿的工作,所以我选择了中内的神内方向,我考虑到针灸和神经的关系比较大,以后想往针灸上靠也比较容易。第三,就是我考虑到扬州这个地方,毕竟是十大宜居城市之一,属于江苏中部地区,距离南京上海都不算太远,以后发展可以往这两个城市靠,而且距离我家也不算太远,有事可以尽快赶回去。综合所有因素,我感觉扬州大学还是很适合我,但今年我也酸了,充分地体会到考的好不如报的好,既来之则安之吧。

初试

第一次考研:.07-.02,第一次考研我失败了,初试都没有通过,但是这次考研却为我第二次的成功积累了很多也很重要的经验和生活启示。我在18年7月和一个室友在新校区租房子备战考研,先说一下我室友的学习时间规划,他早6点到晚11点,一整天都在图书馆,且从一开始就不给自己放松的时间,基本每周都没有休息过,我称他的时间安排是“”。在备战考研的初期,我本身打算是每周休息一天,无论是看看电影还是聚聚餐,但我室友这种学习态度使我也被迫每周也没有休息过,即使想休息一天,心里也会感觉很不舒服,所以回过头看这段时光,我就像是个“陪跑玩家”。第一次考研我在时间上的规划,我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7月-9月,这个阶段我把中综的科目都过了一遍,把中药、方剂、中内、针灸需要背诵的歌诀背下来了,当时以为只把这些背下来就行了,中基、中诊靠理解就行,后来我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天真,临近9月,我做了一次中综的模拟,左右,当时我还没有感觉到什么,心想着还有好几个月,我提到二百四五问题不大。同时这个阶段关于英语的备战复习,我基本也一刻没有放松,朱伟的课看了两遍,单词天天跟着手机APP刷,真题从95年刷到03年,感觉自己在英语上很“刻苦”。这个阶段我每天7点起床,8点左右到图书馆,上午时间全给中综,中午在食堂吃或外卖,紧接着回图书馆趴桌子上休息,下午时间全给英语,包括背单词刷真题,晚上看视频课,以及背中综的歌诀,晚上9点多回去;第二阶段9月-11月底,这个阶段我开始大量的刷中综真题,从91年一直刷到18年,虽然刷了这么多题,但我发现我最高只能刷到多分,一般都是分左右,所以我开始焦虑,每天更加“刻苦”地背歌诀,甚至有时我一上午都在背。英语在这个阶段也在刷真题,从04年刷到18年,而且我刷了两遍,但是我该不会的还是不会,该读不懂的还是读不懂,同时背在网上买的作文模板,因为要做的事情太多了,这个阶段我就没在背单词了。政治9月份开始的,看徐涛的课,做肖秀荣和徐涛题。后来我才意识到这个阶段我浪费了大量时间,只追求数量,赶超进度和努力地感动自己。这个阶段我依旧早7晚9,上午全给中综,下午给英语,晚上给政治;第三阶段基本就是距离初试还有一个月,我开始做各个科的模拟题,中综依旧不理想,有时都上不了,英语也是硬着头皮做,政治只做选择题稍微好点,最后两周就是无脑背肖4。这个阶段我感觉是最痛苦的阶段,临近考试的前一天我都是破罐子破摔的心态。第一次考研在地点上的规划,7月-9月,学校自习室不开,只能在图书馆,图书馆9点才开空调,而且空调动不动就坏,你可以想象这个时间段的武汉,在图书馆就像在蒸炉里一样。9月-11月,图书馆清书,不让把书放图书馆了,加上开学,我就找了间教室当自习室。11月-初试,湖中医的妖风似青龙偃月刀,真的很冷,我在教室坐不住了,最后又回图书馆了。第一次考研的资料选择。中综:傲*宝典,蓝基因APP,中药快快记,过目不妄,真题,模拟题。英语:张剑黄皮书95-03,考研真相04-18,句句真研,李剑的单词书,朱伟单词书,作文模板,王江涛作文,张剑5套卷。政治:肖秀荣精讲精练,题,肖四肖八,徐涛核心考案,优题库,冲刺背诵笔记,八套卷,腿姐模拟卷,蒋中挺模拟卷,石磊模拟卷。第一次考研我买了很多资料,很多资料我也是跟风买的,比如过目不妄,当时我背不下来中药快快记,就想找捷径,买了过目不妄,结果发现更难记,基本就没再用过了,还有考研真相也是,听别人说更适合英语基础差的同学,买了后也没有真正地好好利用。第一次考研我考了分,中综,政治65,英语39。如果真为这次失败找理由,首先我会说我的学习方法错了,我无论在复习地点上还是资料选择上都太折腾了。其次我感觉我整个过程的状态都不好,从8月份开始得了丘疹性荨麻疹,持续了大概两个月,每天吃激素类药物,复习的时候浑身都在痒,我不得不挠,荨麻疹还没完全好,一次洗澡的时候发现鼻子突然流黄水,去检查拍了个CT,医生说鼻窦炎,整个鼻窦已经被脓性液体灌满了。我开始发低烧,打点滴,那段时间依旧不敢落下复习,结果天冷在自习室又开始咳嗽,那种一咳很多声的,就像百日咳一样,我感觉我的肺都快咳出来了,期间家里告诉我一个亲人去世了,我突然就不知道我为什么要考研了,我开始想为什么人要这么累,我每天完全就是学不进去,越学不进去越焦虑,越焦虑越学不进去,开始了恶性循环。但有人问我为什么这次失败了,我更多的会说是我学习方法出错了。从这次考研的失败,我从中积累的很多也很重要的经验和生活启示,比如合理的时间安排,考研只是你一次人生经历,不要放弃自己的正常生活。“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必要拿环境的艰苦来磨练你的考研成绩,相信我,舒适的学习环境能让你更少的生病,更大效率学习。第二次考研:.06-.06,6月份一毕业我就回家了,在家附近找了个自习室,开始第二次备战考研,这次在时间计划上我就比较随意了些,每天早7点去自习室,中午和下午回家吃饭休息,晚上9点回家,每周休息一天。因为自己比较喜欢看电影,所以有喜欢的电影上映就会和女朋友去看。这次考研我在时间上依旧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7月-9月,梳理中综,同时做笔记,这是我第一次考研没有做的事,我是边梳理边背知识点,这次我把中综六科都整理了笔记并记忆。我做笔记的习惯是先用黑色签字笔,后期如果需要补充再用铅笔补充。英语我认为太久远的真题没必要做,没有参考意义,无论是单词还是文章结构。我跟着唐迟的课把04-09的真题做了两遍,并把唐迟的《阅读的理解》看完做了自己的笔记。同时一直背李剑的单词书,没有再用APP背了,政治我大概8月多才开始,没有买书,直接跟的徐涛的网课,边看边做笔记,同时刷题。第二个阶段9月-11月,中综开始刷近10年的题,刷一遍后在从头看一遍,整理错题,同时找类似的知识点,算是开始对基础知识点的补充和提升,同时依旧每天看自己做的各科笔记并补充。英语刷10-16年的真题两三遍,同时开始看新题型和完型的网课,作文依旧用的模板,不过是自己整理的,参考了之前买的模板以及潘赟和王江涛的。我记得我英语一刷完了还买了英语二的题刷了刷阅读,感觉比英语一简单一些,单词依旧没有落下。政治:网课看完了,题也做完了,开始看题中标记的错题和当时不确定的题以及做肖八,然后看徐涛优题库网课并整理笔记,背诵徐涛的冲刺笔记;第三阶段考前一个月,中综依旧牢握基础,笔记每天都看,开始做一些各个机构的模拟题,分数大概左右。英语模拟了最后3套真题,又做了下张剑5套模拟卷,感觉都还行,这个阶段我单词依旧每天都背。政治开始各个机构的模拟题,同时主要背肖四,我感觉今年的肖四是真难背,直到考前的一个早上依旧在背。第二次考研资料的选择,中综,傲视宝典,中药快快记,真题,各个机构模拟题,自己的笔记;英语,唐迟的课和阅读的逻辑,张剑真题,潘赟作文和王江涛作文,张剑最后模拟5套卷。政治,徐涛的课和冲刺笔记,肖秀荣题和肖四肖八,腿姐的模拟题。第二次考研我考了分,中综,英语55,政治68。我成功地上岸了,我回想我这次的成功不仅和自己的努力有关系,和之前的经验,良好的心态以及健康的身体都分不开,第二次考研的整个过程中,我整个人虽然有时也会焦虑,但总体上我调整地还不错。这次也没有破罐子破摔的心态应付考试,而是感觉自己有充足的准备来迎接挑战。我考研期间每周都会健身一次,夏天多是在游泳,冬天跳减肥操。学习累了就去放松下自己,看看电影,和朋友聚聚餐,或和朋友打电话互述最近的情况,来缓解自己的压力,以及调整自己的状态。

两次初试经验总结

一、时间:我建议从六七月开始,到九月份差不多三个月是第一阶段,也是打基础的阶段,太早开始拉长战线会使人疲惫,但是英语尽可能早的开始,比如背背单词,阅读英语文章等,我的英语基础很差,但我发现英语的确是门需要积累的学科,这个阶段英语主要是做阅读理解,直接开始做近15年左右的真题,单词天天背。中综这个阶段先背各科的歌诀,梳理各科的知识点,这实际是个庞大的工程,中综这个阶段是打地基,天天背诵过程很枯燥,但一定得抗住,基础打好后在冲刺阶段才有上升的空间。政治别听别人说10月还不晚,最好跟着一个老师的网课,他会带你有条不絮的学习好这门学科,不然等你10月份想起来复习政治的时候,别人已经在冲刺了。第二阶段是9月份到考试前一个月的时间,是冲刺阶段,这个时候你中综各科的歌诀已经完全背熟练了,而且中医的思维其实已经潜移默化地开始形成,这个时候开始刷近15年的真题,从题中学扩展的知识点。英语在冲刺阶段依旧是阅读和单词,但同时也要准备作文和其他的题型了。政治主要就是回顾错题和肖八了,以及对基础知识点的回顾,政治知识点很容易遗忘,肖八选择题可以刷个两三遍再经常回顾回顾,肖八搞好了,政治选择题基本都在30分以上。第三阶段就是考前一个月的考前阶段了,我不想称这一阶段为爆发阶段,因为这一阶段你学不了太多的新知识,更多是知识点的查缺补漏以及巩固,同时这一阶段不能过于疲惫,但紧张感是正常的,所以我称这一阶段为备考阶段,这个阶段你中综通过刷题掌握的差不多了,模拟的分数和你最后考的分数也差不多。这个时候有能力的就再拓展一下,基础不牢的再巩固,把能拿的分全拿住。英语这个阶段应该也差不多了,阅读作文完型新题型应该都很熟练,自己应该模拟几次考场的感觉。政治选择题应该也模拟好几套了,等肖四上市直接背就行了。二、方法:1.做笔记;2.艾宾浩斯记忆法;首先关于中综,整体来说我建议做笔记,自己各科各买一个笔记本,先梳理知识点,建议先梳理中基中诊,同时背中药方剂的歌诀,然后中内,最后针灸。近年来,中综改革,大家做19和20年的题会有种生不如死的感觉,所以我不建议做太久远的题,没有参考意义,打基础近15年的足够了。(1)中基:看着很简单,实际记起来很容易忘,这科我基本没编过歌诀,也就背过张凤瑞老师的“鼽衄胸胁洞风痹”之类比较零散的歌诀。这科对于我来说在第一次考研做多选题时特别容易失分,今年好好准备了下,稍微好了一点,但依旧在这科上丢了12分。这科建议反复看,因为要背的知识点很散乱,看多了理解后就好一些。(2)中诊:看着很有条理,实际很容易混淆,这科我把舌诊、脉诊以及六经、卫气营血、三焦辨证都编了歌诀背的,望闻问诊以及脏腑辨证做笔记,把易混淆的点对比记忆,把散碎的点反复记忆,在中诊上我丢了6.5分,都说中基中诊不分家,所以建议和中基一样,歌诀背熟了后,剩下零散的知识点反复看。(3)中药:其实我最头疼的就是中药,对我来说付出最长的时间学的最差的就是中药,在做中药题的时候总是感觉拿不准,在中药上我丢了13分,丢这13分我感觉丢的亏,因为回过头看这些题感觉并不难,结果就是做错了。中药可以看看过目不妄的模拟题。(4)方剂:背方歌只是最基本的,我建议背方歌的时候把功效或另类的主治加到方歌里一起背了,背诵就用艾宾浩斯记忆法,我当时大概不到20天就背完了,往后就是巩固,歌诀修改和补充。第一次考研的时候我基本只背了组成,功效和主治基本没背,结果能拿的分都没拿到,这一次我把功效编进方歌里,能拿的基础分基本没丢,但这科这两年改革极大,这两年都考了不同时期同一个方名的药物组成区别,这个我相信大多数人都没准备到,这科我丢了16.5分。建议刷蓝基因APP方剂章节的题,错的题可以看看评论总结。(5)中内:第一次考研我中内就准备地比较好,这次也还行,中内是整个中综分值占比最高的,我主要是背的张凤瑞老师编的歌诀,部分自己编的,他编的歌诀简洁,因为都是选择题,把方剂的第一个字编进歌诀就知道该选哪项了,其他的病因病机、治疗原则,还有一些特殊的我全记笔记里反复地看。中内我丢了12分,虽然有些题大意了,但我还算满意。(6)针灸:其实我感觉我针灸在复习时准备地一般,把特定穴都背了背,把一些经络交汇和十四经穴主治规律做了总结,其实针灸复习相对简单点,但这两年不仅考经络腧穴的内容,还加大了针灸病案的考察,以及一些细小知识点的考察,比如行针手法,补泻手法,灸法,三棱针法等,我在针灸上丢了8分,主要是针灸病案没有错,病案错一个基本就会连错三个。一下就得丢6分。说到英语,其实我想说的有很多,因为我基础很差,第一次考研考了39分,我参照18年的国家线正好压线过,结果国家线一出,A区线是42分。这次考了55分,如果报别的省,我感觉我是能上60的,我估分4篇阅读28分,新题型基本全对,翻译我知道主题词,如果失分应该就失在作文上了。(1)单词:贯穿考研始终,我是用的李剑单词书,共30个单元,用艾宾浩斯记忆法每天都在背,这个没有捷径可以走。如果基础较差,可以前期大概四五月份的时候看看朱伟的课,推荐看18年的,19年的太罗嗦,他的课会教你一些记单词的方法,适不适用就看个人了。(2)阅读和翻译:我跟的唐迟的阅读课,可以这样说,如果第一年我就跟的话我可能也就上岸了,我边听他的课边做笔记,我虽然阅读做的也一般,但至少每次错都知道为什么错了,不像第一次,做完就完了。翻译不用特别准备,后期可以做做找找感觉,阅读做好了,翻译其实也差不多。而且英语一的翻译本身就极难,这部分分值能拿就拿。(3)作文:大作文我不推荐买模板,但我不反对用模板,我第一次考研时花了90多买的模板,后来我在网上发现模板里每句都能找到,我推荐把王江涛的历年高分10篇背熟,在改写出自己的模板,然后一定多练。小作文直接背王江涛的历年高分10篇,同时在自己加几篇这10篇没涉及的,到后期可以找一些没见过的作文题来练,增加临场发挥和应对能力。(4)新题型和完型:这两个可以放在一起说,因为都可以用阅读结合技巧答题,我不推崇纯技巧,我认为纯技巧完全就是靠蒙,这两个题型不用太早准备,10月之后准备都行,没必要浪费太多时间。最后是政治,一定要做笔记,做题的时候,想翻看知识点,就知道笔记是多方便了,不然一本书真是翻地自己都烦,另外也很推荐画导图,尤其是马原,导图清晰,马原简答题就基本不会跑偏,史纲时间导图有助于分清事件先后。(1)选择题:跟好徐涛强化班,肖秀荣题刷一遍,再把错题和不确定的题过一遍,肖八肖四选择题可以看个两三遍。后期可以做做各个机构的模拟题。基本可以35分以上。(2)简答题:图省心,肖四背就行了。想高分,跟徐涛从冲刺笔记就开始背,一直到后面的小黄书20道题。

复试

我差不多出了国家线才开始准备复试,准备了大概两个月,因为我初试医院工作了,所以我认为我准备地不够充分,但我复试成绩还行。我先看了去年的复试公告,复试比是1:1.5,复试前我找到扬大的学长问了复试内容和导师信息,复试包括英语听力,专业课笔试,面试就是自我介绍,操作,然后专业课问题。国家线一出来我就给导师发了自荐信和个人简历,但是老师没回复,而是在我复试完当天的晚上给我打的电话,主要意愿就是想收我做他的研究生。这次线上复试的流程首先是自我介绍,然后英语提问一道问题,最后是专业课面试,老师抽一个信封,里面五道题,然后老师念出来让我作答。准备复试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些我不足的地方,英语听不懂,口语不敢开口,我就问朋友有什么办法,他们推荐我看美剧练耳,同时用交流电APP练口语。专业课面试,学长之前给我说他考了中药的问题,这次我也不知道都会面试哪些内容,就把中综都看了看。从我这次复试的经验来看,回答问题一定要流畅自信地回答下来,答错了也不要害怕,这个时候考察了你临场反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整体给考官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就行。

资料推荐

中综:不推荐网课。资料两次我都用的傲视宝典,前期基础阶段还可以用,到冲刺阶段明显不够,我最后用自己整理的笔记,不过听上岸的同学说学霸笔记还可以,但我没用过,大家自行斟酌。APP推荐蓝基因,是真的好用,我很多笔记都是从蓝基因上补充的,尤其是每道题的评论区。最后模拟卷也是推荐蓝基因的三套卷,其他机构出的太离谱了。另外推荐一下过目不妄的中药模拟题,这个还是不错的。英语:网课推荐唐迟的阅读课,田静的语法课和徐佳朋的新题型课。张剑的历年真题和最后5套模拟卷,作文王江涛历年高分作文20篇。单词书用李剑的也行,我听说考虫的单词书也不错。不推荐用APP背单词。复试可以用交流电APP练习英语口语和听力。政治:网课推荐徐涛,但我朋友也有推荐腿姐的。资料推荐肖秀荣题,肖四肖八,徐涛8套卷和腿姐4套卷。

总结

失败的理由有很多,但这次我为成为一名研究生做了充分的准备。考研使我懂得了很多。人生的路需要自己一步步地走,考研只是你人生中的一小步,即使失败了也阻止不了前进的步伐。520,这一天我不仅收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也和女朋友向未来前进了一小步。献给所有在人生道路上奋斗的同学们一句话:“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