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校园到社会,从象牙塔到大染缸是届大学毕业生们马上要面临的事情。在学校的生活只要好好学习就可以,但毕业了就要考虑个人的安身立命工作。
找一份好工作成了每个大学毕业生日夜盘算的事情。享受了几年天之骄子的优越感,很多大学生都自命不凡,理所应当地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份体面的工作。
所谓“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好工作成为了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且不说这样满足心愿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稀缺的,竞争性强,就算你有幸找到了,能不能胜任也是一个问题。眼高手低是不少大学生的通病,端着大学生的架子,很多基础的工作不愿意尝试。
现实是大部分工作都是差强人意的:上班时间长特别熬人;有的工作因为是倒班制,所以压根没有休息日;甚至一些销售岗位的工作因为达不到业务量还会扣员工的钱。大多数行业的大部分工作都是基层工作,工资自然不会太高,工作量也不会少。
有一些行业由于工作性质还会通宵达旦的加班,私人企业的老板很不守信用,给到员工的加班费非常少。就算是大学生也是要从底层工作开始做起的,不可能当空降兵。
面对各种各样的情况现状,骄傲的大学生们当然是不愿意将就的。于是大学生群体就把目光瞄准到了国企单位的岗位上,以期有一个轻松而稳定的好工作。不过亡羊补牢,为时已晚。要想进国企,一定得达到国企的门槛才行。
毕业工作后才懂,曾经视如草芥的东西,在求职当中竟是“加分项”
国企的标准在大学生踏出校门之前就定好了
机会确实只会垂青有备而来的人。很多大学生以为只要在校期间考试不挂科,不记过,就能够顺利毕业找到好工作。熟不知人挑工作,工作也挑人,这是双向选择的事情。国企单位在招人的时候,会设置很多门槛,你越优秀,就越有机会。
而评定个人优秀的标准就是大学生在校阶段的表现,比如有没有通过四六级的英语考试,有没有考和计算机相关的证书。
有人一上大一,就开始摩拳擦掌,为考英语四级早出晚归了。也有人直到变成了大学里的老学姐学长了,都还没有做好考试的准备。要考英语四级,就要提前背好单词,多刷题,多练听力磨耳朵。
有不少人是做不到一次就通过英语四级考试的。考完四级,紧接着就得为考六级准备起来。毕竟社会上更加认可的还是英语六级证书。千万别觉得有四年的时间,今年不急,明年再说。
一拖再拖,到最后一次机会了还没考过,就真的没有机会了。大学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虽然没有高中生涯那么紧张了,但同学们也不能因为没人管就浪掷掉青春里的黄金岁月。等到毕业了,想考取四六级证书都不能再考了。
英语在现今社会依然是很重要的,会说英语更是一项企业看重的社交能力。和读死书不同,会用英语和人交流沟通,能够展开商务往来才算掌握了英语这项技能。将来企业需要的人才是英语听说读写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所以是否通过四六级是很关键的。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门槛是要看求职者是否具备党员身份。在很多人看来,成为党员基本上和考公务员的难度差不多。能成功的只是凤毛麟角。所以不少人一开始就放弃了争取机会。“悠哉悠哉的校园生活不好吗?
干嘛要把自己搞得那么辛苦?”这是很多没有面临就业的大学生们的心理。总觉得就业的事情还离自己很远。上党课枯燥乏味,那是班里的好学生才考虑的事情,自己还是窝在宿舍追剧更轻松自在。然而国企在招人时,在给应聘者填的表格里就有政治身份这一项内容,由此可见成为党员对能否进入国企是必不可少的。
要想成为党员,不仅要成绩好,学分高,还要得到班里同学和老师的一致认可。也只有这样,才有资质在国企单位中崭露头角。
有些人认为在大学当班干部没什么用,就是给自己揽事,还容易招人烦。如果像无头苍蝇一样盲目的话,那么大学里的干部确实没什么用。但如果对自己有要求,有规划的话,那么有目的地去谋取学生干部的职位,对以后就业也是很有帮助的。
比如组织过学院的健美操排练,并且在比赛中取得名次,那么至少说明你有组织能力。再比如你参加学校的广播站社团,有平时的播音经验和主持电台节目的实践经历,那么在毕业后做这一类的工作时,也会成为你区别于别人的优势。
不管是那一种体现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学校履历,都需要大学生们早做打算。考四六级要做那些准备,入党需要你付出多少时间,在哪方面需要多注意,当班干部和社团领导要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
这些问题都需要提前了解,提前想明白。谋定而后动,然后一如既往地努力,为自己要做的事情浇灌时间和汗水的养分,才能在需要的时候开花结果,成为你节节高升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