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优秀越努力,周末无休、晚九点返程、单次往返三小时的跨校区辅修生活,她坚持了两年;她是同学们眼中的祈福锦鲤,四级考出分的好成绩,还在互联网+、挑战杯等大赛中表现亮眼;她还是校长智库中的一员,为学校的成长建言献策。她,就是东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级本科生陈媛婧,如今已获保研。单次往返三小时,她重复了两年入学之初,陈媛婧就在心里立下了目标——双学位。同样的时间,她想做更多的事情,学更多的知识。大学第一年,她在九龙湖校区度过。但由于专业学习安排,大一暑假陈媛婧和同学们一起从九龙湖校区搬到了丁家桥校区。搬到桥区,辅修第二学位,选课系统、课程安排都不存在冲突,唯一的阻碍就是她心里最难跨越的一道坎——湖区离桥区,好远。将近30公里的距离,坐地铁往返需要耗费三个多小时。但这并没有令她气馁,而是鼓足勇气,下定决心,跨越那道距离的坎!很快,陈媛婧踏上了周末无休、晚九点返程、单次往返三小时的跨校区辅修生活。为了早上八点能够准时上课,她坚持周末早起,风雨无阻,即使是在冬天,也会五点半挣扎着起床。有次早上天下着雨,快到湖区教室的路上,陈媛婧没留神踩了个水坑,整个右脚都湿透了。她又湿又冷,却没法及时更换鞋袜。14个小时后,她终于回到了桥区宿舍,湿透的鞋已经快焐干了。那次,说不出是心酸还是疲惫,回到桥区的那一刻,陈媛婧掉了眼泪。可静下心来想想,这一路上的收获似乎也不少:每周掌握新的法学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坚持阅读……这些都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积累着、沉淀着。想到这些,她又释怀了许多。就这样,往返于桥区和湖区的路,陈媛婧一走就是两年。祈福锦鲤,累并快乐着辅修双学位的信念,让陈媛婧战胜了桥区到湖区的距离,也让她体会到选择与坚持本身的意义。在本专业的学习方面,她更是毫不懈怠。入学东大三年以来,陈媛婧的成绩始终稳居年级前三,先后获校长奖学金三好学生标兵三好学生煜平公卫奖学金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除了专业课外,陈媛婧最令同学们称羡的当属扎实的英语功底了。进入大学后,她在四六级考试中大放异彩,双双首次拿下高分,四级更是考出了分的好成绩,位列同年东大考生第三名,被同学们视为祈福锦鲤。光鲜的背后,只有陈媛婧自己能够体会到那份辛勤耕耘的疲惫与孤独。有次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的前一晚,陈媛婧为了筹备另一个比赛的材料,忙碌到凌晨5点半才躺到床上,勉强睡了1个小时后又匆匆赶往湖区,参加当天的英语竞赛。那次,她获得了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在同学眼里的锦鲤光环又闪耀了几分。除英语外,在学校的许多舞台上,都时常能看到陈媛婧活跃的身影。从职业规划大赛本科生组第三名到云融杯学宪法讲宪法演讲比赛表现最好的非法学选手,她努力在不同的舞台上挖掘自己的潜力;作为学生职业发展协会外务拓展部的部长,她是走进名企活动的总负责人,对接世界强企业等大型企业十六家,帮助近千人走进名企;大三暑假,她和来自医学院等不同学院的同学们一起参与创新创业竞赛,最终获得了第六届江苏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十一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等多项荣誉;她还曾远赴云南省南华县,在当地基层机关实习,深刻理解基层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当代青年人的担当与热情;在贵州镇远县,她和伙伴们调研基层大学生村官问题;在盐城滨海县,她随团队走访村民,参观企业,调研秸秆利用的现状与方案可行性,所在团队获得了东南大学寒假社会实践特等奖;在宜兴市,她随团队调研慢性病管理现状,所在团队获得了年东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提名……她用两年的时间打卡了焦廷标馆、润良报告厅、圆形报告厅、科技会堂等不同校区几乎所有的舞台,足迹遍布不同省份和城市,不断用课余时间来升级挑战。这样忙碌、奔波、不断收获的她,累并快乐着。新的挑战,加入校长智库大三期间,陈媛婧再次向新的挑战迈进,担任第四届东南大学校长学生特别事务助理,成为校长智库中的一员。在这一平台上,她和伙伴们一起见可改、为可行。她从自身经历出发建言献策,助力推动三大校区图书馆联动机制完善和校园阅读氛围提升,以期为每一位东大人提供更好的精神涵养环境。担任校长学生特别事务助理期间,每次座谈会都让陈媛婧感触颇深,小到食堂菜价,大到人才培养,她深刻体会到:原来在看不见的地方,一直有人在助力推动东大的成长。大四伊始,陈媛婧和小伙伴们将校长智库的接力棒交到第五届校长学生事务特别助理手中,而她本人,也以专业第二名的综合成绩顺利保研至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东大的征程即将结束,而这段加入校长智库的特别经历,将在今后的人生旅途中,激励着陈媛婧继续提高自我认知,夯实专业基础,钻得更深,看得更远。本文素材来自:东南大学官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777.html